800多天时间,200多例出色手术,无数名受援助的病人,一个又一个从死亡线上被挽回的新生儿……这些,是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的产科大夫耿岩在异国他乡所做出的无私奉献。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医疗药品、硬件设备短缺的坦桑尼亚,耿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医疗技术和医者理念带到了这片土地上。
2015年1月,经过报名审核,层层选拔,耿岩开始接受第24批中国援坦医疗队培训。对于此时的耿岩来说,家中年幼的女儿是他的最大牵挂,但是,肩负着援坦工作的责任与救死扶伤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经过半年多的培训,他毅然踏上了前往坦桑尼亚的飞机。
耿岩告诉记者:“我离开的时候孩子刚满一岁多一点,才学会走路。作为父亲,肯定是希望能够陪伴孩子成长,不过考虑到我们能够将医疗技术带到坦桑尼亚去,挽救更多生命和家庭,加上院方给予的关心与帮助,这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2015年8月,来到坦桑尼亚的耿岩被分配到塔宝拉省医疗分队,在塔宝拉省KITETE医院开始了为期2年援坦工作。除了需要面临疟疾、伤寒等传染病,在进行手术时,往往还要应对辅助检测设备不足、医疗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如今谈起在当地医院的工作环境,依然让耿岩深有感触:“我来到医院的第一天,这里的硬件设施、卫生环境、医疗人员相比国内都比较落后。最让我震惊的是,现场一名本能够救治的新生儿,由于医疗人员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结果没能抢救过来,其实通过新生儿复苏技术,60秒钟就可以挽救一个新生命,而这一项技术,是国内每个产科大夫都必会的一项技能,从这个时候我就决定,一定要将我们的医疗技术带到坦桑尼亚这片土地上。”
“塔宝拉省KITETE医院是当地最高级的医院,可就是在这样一家医院里,真正拥有执业证书的工作人员不超过10个人。受限于整体医疗水平的落后及匮乏的资金,妇产科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耿岩告诉记者,“其实通过很多我们国内常规的治疗手段,便能够挽救很多生命。就以新生儿复苏技术为例,在大半年的时间里,每次遇到这种病例我都会主动上前演示,并组织技能培训,不断地讲解和示范操作,通过一次次的成功,终于让当地的妇产科医生认可并掌握了这项技术。”
在这次援坦工作中,一次急诊让耿岩印象十分深刻。一天深夜,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医疗队驻地响起,一名产妇突然出现急症,产后出血十分严重,耿岩随即赶回医院进行抢救。此时医院并没有产妇需要的急救药品,通知家人购买时,由于产妇家人无力购买所需药品,耿岩只能冒险选择对产妇进行持续的子宫按摩,经过半个小时的紧张施救,终于缓解了出血症状,此时在一旁的坦桑尼亚医助惊奇不已,仅仅通过按摩,竟然神奇地将产妇抢救回来。
对于医疗技术十分好奇的医助第二天主动来到耿岩的办公室,希望能够进一步学习。耿岩告诉记者:“这次的急诊让我看到,其实本地的医疗人员同样希望能够学习更多的专业技术,只是苦于没有学习的途径,而通过医疗援助活动,恰恰能够与他们交流分享医疗技术,这也让我看到了我来到这个地方的意义所在。”
11月20日中午,第24批援坦医疗队队员回到淄博,在与记者的交流过程中,耿岩告诉记者:“离开的这段时间对家庭来说是一种遗憾,但是每每回想到在坦桑尼亚的医疗援助经历,我从未对当时的决定感觉到后悔,通过将掌握的医疗技术进行交流,不仅帮助当地的居民获得了健康,也让我得到了锻炼,我将会把这些宝贵的经历,继续投入到之后的医疗工作当中去,相信女儿也一定会以我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