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株错生的“人参”——危及生命的内生性气道异物再现男童肺内

作者:佚名      来源:NET/DXZM     点击:      时间:2018/5/2 14:58:49

大家还记得3个月前那棵与众不同的“人参”吗?近日,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又一次从男童肺内取出了“人参”!

2018年4月29日2100,儿科夜间门诊来了一位奇特的患儿。病史短——只有2天主诉很常见——只是咳嗽、发热但是患儿的状态与之严重不符——精神差、呻吟、呼吸费力、三凹征阳性、左肺呼吸音显著降低急查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病情就是命令,迅速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

已经下班的主任陈萍放弃休息,指挥全科医护人员开展抢救。一条条医嘱迅速发出并执行——开放静脉通路、雾化吸入、机械排痰、急诊CT、CPAP辅助呼吸……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经过一夜的奋战,患儿呼吸情况得到改善,正常血氧得以维持。

副主任医师齐爱霞带领的支气管镜小组主动放弃五一休假,于4月30日1500紧急为患儿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处有白色胶冻样坏死物阻塞,予生理盐水、氨溴索反复灌洗治疗,灌洗出树枝样坏死物。术后患儿的呼吸通畅了,取出的栓塞物在生理盐水中浮沉,又是一株“人参”。

齐爱霞说,该内生性异物虽暂时取出,但炎症指标高,病情仍危重,需继续行抗感染、抗凝、激素抗炎、雾化吸入及肺部理疗等综合治疗,定期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清理气道分泌物,预防血管栓塞、细支气管闭塞等并发症发生。

第一阶段的抢救赢了,但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儿科医护人员不敢有丝毫松懈。与疾病的抗争就是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较量,儿科医护团队争分夺秒、不畏艰辛、通力合作,坚信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奇迹。

 

【小科普】塑形性支气管炎,指内生性异物局部或广泛性堵塞支气管,导致肺部分或全部通气功能障碍,因取出时堵塞物呈“支气管塑形”而得名。该病较为罕见,发病急骤,诊断和治疗难度大,严重危及生命,死亡率较高。病因迄今不甚清楚,一般认为与某些疾病如儿童哮喘、囊性纤维病、先天性心脏病有一定关系。病原上除了流感病毒外,肺炎支原体、腺病毒、EB病毒、真菌感染亦可引起。在临床表现方面,塑形性支气管炎本质上属于内生性气道异物,而限于对该病的认识水平及支气管镜的应用推广程度,临床早期诊断十分困难。目前仍无特征性的诊断标准,确诊需依靠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但是,如果患儿在短时间内出现较严重的呼吸道阻塞,通气功能障碍,顽固性低氧血症,经气管插管呼吸机常规通气方式及强化护理吸痰不能改善通气者、咳嗽咳出痰栓样碎片或条索状物者,应高度怀疑为塑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镜检查是唯一有效的处理手段,如果因为广泛性的堵塞,在异物被钳出时塑形较细的部位易断裂,使远端支气管仍处于闭塞状态,还要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排出异物,或者刺激咳嗽将深部异物排向较大气道,从而解除气道梗阻。同时结合抗感染、雾化疗法和物理治疗,促进病情恢复。(齐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