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春季流感,再次见证了淄博医疗的应急救治能力。
连日来,面对居高不下的患儿就诊率,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在院党委坚强领导下,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保障了患者的就诊需求。
高峰日均就诊逾千人
一夜看到120个患儿
“我现在在从病房去门诊的路上,只能有5分钟的时间和你交流。”儿科主任医师、儿科五楼病区主任谭玉霞边走边语气匆匆地告诉记者。
3月初以来,谭玉霞与同事们一起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职业考验。
“门诊就诊人数已连续多天突破1000余人次。”这个数据,让每一位儿科医护人员深感责任重大。发热、咽痛、呕吐、腹痛、头痛、惊厥……面对这些来势汹汹的症状,很多家长束手无策,一窝蜂地涌入儿科门诊大厅。“儿科住院病区120多张床位几乎全天住满,收治原因基本都是甲流或因甲流引发的并发症。”谭玉霞介绍。
每天4—6个儿科诊室全线开诊,待诊区连椅上坐满前来就诊的家长和孩子,大点的宝宝额头上贴着退热贴,小点的宝宝因不舒服不时烦躁哭闹,医护人员在门诊走廊间匆匆穿梭……一场不见硝烟的“战役”悄然打响。
面对特殊时期的高峰就诊需求,市妇幼保健院党委通盘谋划、及时协调院内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助儿科安置病人。儿科白天增加专家门诊2位,夜间开设3个诊室,VIP病房取消单间,全面保障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在保障用药方面,医院全力畅通药品进购渠道,同时在处方规则上精细化管理,像颗粒剂只有小朋友能开出来,成人用药可选性相对多一点。尽管近段时间患者集中,医院病房及门诊药物供给一直比较充足。”药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巨大压力面前,儿科医护人员展现出忘我的职业本性。
“早晨提前到7:30到班,放弃中午休息;晚上该10点下班的,自觉延长到12点;该帮班到9:30的,不知不觉也干到了半夜;值夜班的医生小孙一个晚上就看诊了120个孩子……”谭玉霞回忆。
令她感动的是,没有人叫苦喊累,所有行动都发自自觉。
病毒与细菌交叠感染
精准“监治”跑赢死神
晚上8:10,记者终于拨通儿科副主任医师、儿童重症监护室主任侯建的电话。此时,他刚刚结束一天的专家门诊,沙哑的声音中,既有连日的疲倦,又透出守岗的坚毅。
重症,是大规模流感发生时不可避免的概率事件,也是侯建在门诊之外最拼尽全力的阵地。刚刚6岁的灿灿,就是他不久前率队救治成功的一例重症患儿。
灿灿所感染的,是较为凶猛的H1N1亚毒株,此外还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入院时已出现肺部感染,伴随呼吸急促、神情淡漠、末梢循环不良等症状。 “流感病毒侵袭人体后,其他细菌病毒也会趁虚而入,从而加重病情,很多重症都是由此发生。”侯建说。
灿灿入院后,医院即对其实施了精准用药与重点监护。当晚11点,灿灿的病情急剧加重,血压骤降,循环功能降至最低点。早有防备的值班医生立即对其行气管插管,开通生命支持通道。侯建闻讯飞速赶来,一系列救治工作紧张有序展开:给予帕拉米韦静脉输入,多种抗生素、抗病毒治疗,丙种球蛋白营养支持,血浆输入……长达7个小时的持续抢救期间,灿灿的多项生命数据几度告危,直到东方破晓,情况才得到基本控制。但危机并未解除,接下来的一周内,在超声科、检验科、影像科等兄弟科室密切配合下,儿科医务人员密切关注灿灿的一系列生命支持数据,随时预判下一步病势并进行及时精准的干预,让灿灿一次次化险为夷,一周后转入普通病房。
“起病急骤,在发病24—48小时内即出现反应不好、神志淡漠、低血压、多脏器功能损伤等症状,是此次流感重症患儿的典型特征。”侯建语气凝重地介绍,“除了对他们全力救治,我们能做的更多的,就是对门诊患儿早一点确诊,早一点对因对症治疗,防止重症的发生。”
“我得继续值门诊了。”侯建匆匆地挂断电话,重赴了工作岗位。
拐点尚未清晰
做好防护仍然关键
当前甲流是否已过流行拐点?面对记者的追问,专家们表示:“根据当前门诊的患者数量,仍然不能清晰判断甲流是否出现了拐点,因此,市民尤其是儿童仍需持续做好个人防护。”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陈丽萍介绍,奥司他韦可起到抑制甲流病毒复制的作用,但在病毒尚未大量复制时使用效果最佳,也就是说,在发病48小时内用上该药,才能更加有效阻止病情进展。但临床发现,患儿在感染甲流病毒24小时内,核酸检测的阳性指标并不高,这就需要医生结合血常规检测及其他临床指征尽早作出综合判断,另外排除是否存在合并其他病毒、细菌感染的情况。因此,儿童发生高热、头晕、头痛、呕吐、腹痛、惊厥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尽早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精准的干预措施。
对于甲流的预防方法,专家建议,与新冠流行期间的防护措施基本一致。需要做到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外不乱摸乱碰,不用手揉搓眼睛、鼻子;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部遮挡;流感高发期间,尽量减少人群聚集,减少病毒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病毒就不可怕,春天也不会遥远。”陈丽萍信心满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