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合并症,属高危妊娠的范畴。孕妇外周血血红蛋白<110g/L及血细胞比容<0.33,即可诊断为妊娠期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
临床表现:轻者无明显的症状,或只有皮肤、口唇黏膜和眼结膜稍苍白;重者可有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皮肤黏膜苍白、皮肤毛发干燥以及口腔炎、舌炎等症状。
保健要点:
1、怀孕前要积极治疗慢性失血性疾病如:月经过多;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
2、孕妇鼓励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瘦肉等,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深色蔬菜、水果(橘子、橙子、猕猴桃、草莓、鲜枣等),以利于铁剂的吸收和利用。
3、正确补充铁剂,首选口服铁剂。每日遵医嘱服用铁剂,同时服维生素C。应饭后或餐中服用铁剂,避免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服用铁剂后可排出黑便。
4、加强母儿监护,产前检查时常规给予血常规监测,积极预防各种感染。
5、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贫血程度安排工作及活动量。轻度贫血病人可适当活动,可酌情减轻工作量。重度贫血病人则需要卧床休息,按照医嘱合理用药。
6、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
7、分娩期重度贫血产妇于临产后应配血备用。
8、产后特别注意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按医嘱补充铁剂,纠正贫血,控制感染。
9、合理进行母乳喂养,对于因重度贫血不宜哺乳者,按照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喂养方法。
10、增加营养和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心情愉悦,避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