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保障患儿生命安全--宝宝反复便血,原来是“结肠息肉”惹的祸
小西、小北(化名)今年都是三岁,先后因“便血”来我院小儿外科就诊,结合超声检查,分别在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和乙状结肠处发现了直径2公分多接近3公分的息肉,像李子一样卡在他们的肠管中,影响了孩子的营养吸收,而且息肉表面娇嫩,在肠道摩擦中受伤流血,导致了便血症状,如果长期便血,会危及生命安全。找到病根,经过我院麻醉科、消化内科全面评估,决定全麻下为孩子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属于微微创手术,手术过程顺利,完整切除息肉,创面极小,无出血、穿孔等情况发生。
这么小的幼儿怎么会长结肠息肉?
消化内科专业组主任许海苗介绍说,目前医学上对于息肉的生成原因还没有定论,但不少和遗传有关。孩子才3岁却长出2公分多的息肉,到底什么原因并不能确认,但并不罕见,大多病理类型为幼年性息肉。超过两公分就算大息肉,2公分多的息肉对成年人而言都是很大的,何况是3岁小孩,其危害性也很大,会引起腹痛、便血等。
多学科协作帮助手术顺利实施:
虽然我院内镜下微创息肉切除手术已很成熟,但对于婴幼儿而言,手术并不简单。息肉切除手术前第一步需要清肠,对孩子来说肠道清洁困难,经过消化内科、小儿外科、内镜中心医生护士们反复商量,确定了最佳清肠方案,既没有痛苦,又可以有清晰的手术视野。再者,小儿麻醉用药和剂量都需严格验证和把握,手术过程中的力度和技巧也需要十分精准的把握。小孩肠道壁薄且曲折,把握不好就有可能穿孔。为成功完成手术,最大程度减轻小南痛苦,医生们进行了多次讨论和论证,确保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恢复良好。术前超声的明确诊断也功不可没。多学科协作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实施。
专 家 提 醒:
肠道息肉虽是较常见疾病,但一般人并不容易发现。其原因主要是肠道息肉的症状并不明显,没有明显疼痛感。很多肠道息肉患者都是在做其他疾病的肠镜检查时发现的。
而对于没有清晰的表达和识别能力的小孩来说,肠道息肉更难发现,一般家长因为肠镜疼痛,很少会想到给小孩做肠镜检查。这些都给尽早识别息肉带来了难度,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间。专家建议,若家长发现腹部绞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便血、黑便症状,最好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在确诊肠道较大息肉后,一定尽早手术治疗,不要存侥幸心理。
(消化内科)
我院消化内科常规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早癌筛查,内镜下各种手术治疗,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消化内镜预约热线:病房:2951050,2951038,门诊:2951057,胃肠镜室:29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