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孙文娟——误吞“弹簧”,胃镜帮忙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点击:      时间:2021/10/21 15:05:46

  误吞“弹簧”,胃镜帮忙

  距离上次4岁儿童胃内异物“棒棒糖棍”取出不久,大家还在疑惑长约7cm异物怎么吞入消化道时,近日一名2岁女童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又顺利取出了胃内异物“弹簧”。

微信图片_202110211430491.jpg微信图片_20211021143049.jpg

  2021年10月19日上午伊伊(化名)在家中玩耍时,误吞了一枚“弹簧”,这可急坏了爸爸、妈妈,他们立即赶往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到达儿科门诊时已近12点,但秋冬季节的中午仍人满为患,分诊护士了解到患儿情况,立刻开通绿色通道,直接电话联系了儿童胃镜组田芳主任医师,安排腹片、住院,积极完善术前检查,顺利安排上了手术。

  经过紧张的术前谈话及术前准备,下午2点左右伊伊便躺在了手术台上,循腔进镜发现禁食6小时后的患儿胃底部黏液湖仍有大量食物残渣,继续进镜探查后,除了这堆食物残渣,并没有发现异物。难道异物已经不在胃腔,进入了下消化道?经过紧急讨论,胃镜组成员决定清理食物残渣,一探究竟。由于食物残渣比较碎小,清理起来要特别小心,很容易引起误吸。在小心翼翼兜取了部分食物残渣后,弹簧才显现出来,但很快又沉没到黏液湖底,没了踪迹。最终经过反复多次钳取,终于抓住了“弹簧”……患儿父母喜极而泣。

微信图片_202110211430493.jpg微信图片_202110211430494.jpg微信图片_202110211430492.jpg

  自2020年5月成功取出院内首例儿童消化道异物以来,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胃镜组共取出各种消化道异物10余件。

  “消化道异物”不容忽视,重在预防:在小儿进食时,不要逗笑、呵斥;玩耍时、哭闹时不要用喂食来哄孩子;小物件、危险物品要妥善保存:如小饰品、硬币、电池、针、药品、杀虫剂、灭鼠药等,切勿放在孩子的可视、可拿范围;婴幼儿玩耍,家长要全程监护,不要走神。

  如果误吞“异物”该怎么办呢?儿童胃镜组温馨提示,大多数异物可自行排出,但某些异物需急诊干预治疗:1. 尖锐异物:如鱼刺、刀片、钉子、针、牙签等,在内镜可达的情况下必须行异物取出术。2.腐蚀性异物:如纽扣电池等,很大可能引起穿孔、腐蚀等损伤的异物,应尽早内镜干预。3.顿性异物:如磁力珠等2颗以上,有造成穿孔可能,应尽早行内镜干预;如硬币等,多数可保守治疗,直径>2.5cm的圆形异物1-2周仍未通过幽门,可行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异物通过胃部,在肠道某一部位滞留超过1周者,应考虑外科手术。4.食团等异物嵌顿,也是急诊内镜干预指征。本病例就是嵌顿。5.毒性异物:如毒品包,因其一旦破裂或渗漏,将引起致命性后果,应密切监测或尽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