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近不好好吃饭,还反复发烧,老是哭闹,孩子表达不清楚,我们干着急,却不知道他怎么了。”近几日,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不断有焦虑的家长抱着哭闹不止的孩子前来就诊。医生发现,这些前来就诊的孩子口腔上腭、咽峡部长了些芝麻大小的灰白色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被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而许多家长因对此病知之甚少,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师夏顺刚。
学龄前儿童易中招
“每年的6~8月,由于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导致细菌、病毒繁殖速度加快,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最近儿科门诊中每天接诊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超过100例。”夏顺刚介绍说,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以呼吸道或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好发于夏秋季,感染性较强,但不属于传染病。
“疱疹性咽峡炎多发于学龄前儿童。该病的临床特征为口腔内出现小的白色疱疹,多见于咽峡部,也可能位于上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有些患儿表现为突然高烧不退,且多在39摄氏度左右,有的还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流口水等症状。”夏顺刚说。根据临床表现,疱疹性咽颊炎不难诊断,一般病程4-7日,可重复多次发生此病。潜伏期为2-4天。常突发高热,甚至高达40℃以上,热程一般2-4天。
传染性强
高烧不可盲目用药
网传这种病比手足口病还厉害,这引起了很多家长担忧。夏顺刚介绍说,“两者的发病风险不同,疱疹性咽峡炎虽急骤高烧,但很少会出现重症;而手足口病病情轻者,1-2周可自愈,病情较重者易导致脑炎、心肌炎等。”
同时,夏顺刚表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确实很强,但它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对症治疗、做好相应的护理,一周左右可痊愈。”
夏顺刚告诉记者,由于疱疹性咽峡炎最初表现为发烧、食欲不振、嗓子痛、流口水等症状,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区别不大,很容易引起家长错误判断,自行给孩子吃一些相关的药物,结果病情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所以家长们要注意,孩子如果突发高热一定要及时就诊,不要盲目用药。
如何护理、预防?
夏顺刚医生介绍:“家长要做好对患儿体温的监控。患儿高烧不退,超过38.5℃就要服退烧药;另外也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办法,比如洗温水澡等。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患儿的口腔护理。可以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成分的口腔喷液,促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
夏顺刚介绍说,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及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单纯病毒感染可口服中药治疗,不需要静点,如合并细菌感染,需应用抗生素。
平时要注意孩子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多带孩子到户外空气清新的地方玩耍,避免交叉感染。
另外,由于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接触等都可以传染,因此在治疗期间,家长最好不要带孩子到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以免传染给他人。另外,孩子得过一次疱疹性咽峡炎,并不能对其终生免疫,得过一次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还有可能再次得,所以家长平时要注意给孩子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