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创”到“微创”再到“无创”,从“关注疾病”到“关注病人”、再到“关注病人整个家庭”,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的精医之路,也是当代医疗对人本医学模式的探索缩影。
创伤趋零的不懈深耕
轻点鼠标,输入相关数据,一股高强度超声波瞬间穿透皮肤,精准聚焦在患者腹腔内“靶点”,60—100℃的高温让病变组织迅速凝固坏死……5月22日,记者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手术室,见证了海扶刀的“神奇”治疗过程。
这是一位瘢痕体质的子宫肌瘤患者,由于此前生育两胎皆是剖宫产,该女士的腹部留下一条粗大的手术瘢痕。初次就诊的医院建议她采用腹腔镜手术挖除肌瘤,但由于两次剖宫经历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她内心十分抗拒手术,哪怕只是微创也不能接受。几经辗转,来到市妇幼保健院寻求帮助。
妇科主任王洪彩介绍,虽然名字里面有个“刀”字,但海扶刀全程不用刀刃、没有创口、也不见血迹,它的原理是将超声转化为热能,然后聚焦于目标区域,产生0.6毫米的热损伤,使区域内组织快速升温、损毁坏死,类似于用放大镜聚焦阳光点燃纸张。
“由于在体外操作即可起到‘隔山打瘤’的效果,基本不会给正常组织造成损伤,海扶刀对于复发性较强的妇科肿瘤,可以在避免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前提下,实现多次治疗。”王洪彩说。
夏女士连用了好几次“神奇”,来回忆自己被海扶刀治疗的难忘经历。“躺在治疗床上1个多小时,除了腹部热热的,没有任何不适感,原来做手术可以这么简单!”夏女士说,她患的是子宫肌瘤,此前已做过手术治疗,仅仅四个多月就又出现子宫增大、肌瘤复发。考虑到二次手术的创伤,遂决定试试海扶刀。而让她没想到的是,术后两个多月,效果还在“缓释”,体内肌瘤一直在持续萎缩。
对于一些晚期肿瘤患者,海扶刀更能够展现出“温柔”的一面。
一位盆腔肿瘤患者初诊时已是晚期,因肿瘤包围盆腔血管及脏器,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而患者营养状态较差,也无法采取以化疗为主的传统治疗模式。多方沟通与权衡后,为患者采用了海扶刀手术方式。经过精准的“远程”消融,患者体内绝大多数肿瘤被成功切除,生存质量有了很大改善。
从“大创”到“微创”,从“微创”到“无创”,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持续开展的临床探索。但对于年手术量3000余台次的科室而言,一台海扶刀远不足以支撑起科室微无创治疗的全部,如何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是每一位妇科医生要面对的基础考题。
聚焦患者的临床探索
采访中,王洪彩有两句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一句是“微创不仅仅是一种手术方式,更是一种始终贯穿在患者治疗全过程的理念”;另一句是“医学不是医生炫技的舞台,必须时刻着眼于患者,以患者为中心,扎扎实实做最适合患者需求的医疗服务”。
这两句话,恰恰是医务工作者以“人”为本的临床自觉。
早在海扶刀没有引进之前,“能不开刀的就不开刀,能用单孔的就不用多孔”理念,就已成为科室医务人员的共识。但这句话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微创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同传统外科一样,对医生的要求更高,施术者必须要有良好的解剖基础,以及比传统手术更娴熟的临床技能。
王洪彩给记者举了个例子,49岁的钟女士因多发性子宫肌瘤到院求医,这本是妇科最常见的病种,但哪种手术方式最适合钟女士,选择什么样的手术路径?开腹、腹腔镜、宫腔镜、经阴道手术还是海扶刀?要根据她的年龄、有无生育要求、对子宫去留的要求,以及病变的情况来做综合考虑。现实情况是:郭女士子宫内有很多很小的肌瘤,呈弥散性生长,手术难以全部清除,复发几率也非常大,而她已无再生育意愿,因此,子宫全切反而是获益最大、创伤最小的手术方案。经过充分沟通,郭女士同意了全切方案,经过微创手术,如今恢复良好。
23岁的小悦查出巨大卵巢囊肿,直径20多公分,慕名到市妇幼保健院做微创治疗。综合小悦不想留疤,经济也不宽裕的情况,科室为她采用了经肚脐的单孔腹腔镜来解除“炸弹”。过程中,科室还使用自制的“橡胶手套”代替昂贵的专用手术器械,给小悦进一步减轻了经济负担。3个月后,小悦的肚脐就恢复到正常状态,丝毫看不出手术痕迹。
郭女士因子宫腺肌瘤导致痛经,用她自己的话说每月的那几天就像到地狱走了一遭,接诊医生了解到她的腺肌瘤只有2公分大小,子宫体积也不大,建议先无需手术,可使用一种特殊宫内节育环来调节和观察。郭女士遵医嘱放环后定期来医院复查,痛经症状消失,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哪种方法对患者疗效最佳、创伤最小,哪种方法就是微创。如果不掌握适应症,不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再细微的创伤也体现不出人本关怀,甚至会变成重创、巨创。”王洪彩强调。
坚守初心的医学温度
“一定要提醒你姐姐去做卵巢乳腺癌基因筛查”“别光盯着子宫内膜,还需要多关注直肠”“你的延胡索酸水解酶缺失,比正常人容易肾部癌变,千万别大意”……走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病房,经常可以听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类似谆告。
这背后,是他们把患者当成整体,不断发现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探索更好地“治未病”的医学本心。
王洪彩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让她深感痛心的事,她的一位朋友,半年前因发烧、胸水入院,结果查出卵巢癌晚期,肿瘤已大范围扩散。卵巢癌被称作“妇癌之王”,5年生存率仅为40%。而这位朋友的姐姐,就在几年前因卵巢癌去世。“假如我早一点得知这个信息,一定会及时提醒她做好基因检查和预防,不会让今天的局面出现。”王洪彩十分痛惜地感慨。
除了直系亲属之间有遗传性,很多病种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如乳腺癌切除术后要防止卵巢癌变;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后要定期关注结直肠,这些都是家族遗传性疾病,在妇科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医学早已不是仅仅‘治病’这么简单。”这是妇科医护人员的普遍感受。
如,很多癌症患者自己还在积极治疗,家属心态已经崩溃。有位宫颈癌患者,住院期间丈夫和孩子全程陪同,和医护人员反复沟通强调,每次遇到查房时都异常紧张,生怕医生不小心说漏了话。于是,医护人员既要照护好病人,又要做好家属情绪的疏导。
在术后患者的处理方式上,科室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用针灸、耳穴压豆以及汤药等独特的中医疗法,来帮助部分患者改善术后腹胀、恶心、呕吐、纳差、失眠等症状,起效良好且颇受欢迎。
为进一步提高民众对生殖健康的重视,及对两癌筛查等公益活动的参与,科室积极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进企业、进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知识讲座,一干就是十几年。
“一切做法的宗旨都是一条: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这是古今医学之大道。为医者,必须坚守初心、以道驭术,方得始终。”王洪彩告诉记者。
几十年发展,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已成为全市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市临床重点专科、市卫生行业名科、Ⅳ级内镜技术核准单位、市妇科质量控制中心、市阴道镜质量控制中心,妇科护理单元为省级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但在王洪彩心目中,最值得骄傲的还不是这些称号和荣誉,而是科室人员真真正正把患者放在了心坎上。
“心里要有病人,眼睛要盯着患者”“医学不是医生炫技的舞台,有指征才去手术,没有指征不能乱做”“不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再细微的创伤也体现不出人本关怀”……晨光里、晚霞中,一次次妇科工作会上的句句强调,已被全科人员写进行动、落在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