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一名1岁7个月的孩子因“阵发性哭闹”就诊。然而,孩子在诊室时却十分安静,不发热,无咳喘、吐泻等不适,普通健康孩子一般,这让首诊医生韩瑛很是纳闷,近期因气温高升,感冒发热、喉炎咳嗽、吃坏肚子的孩子居多,而这个小朋友表面看上去并不符合症状,直觉经验让她心生疑惑,会不会是意外伤害?在正要问个究竟的瞬间,孩子爸爸同时从口袋里摸出了一颗新疆大枣,脸上写满无奈,“孩子吃过这个,而且枣核吞进去了。”旁边老人也立马补充到“以前也吃过,都没事!”,“告诉你们多少次了,你总说她会吐,她会吐……”像这种因为孩子生病着急一触即发的家庭纠纷,在儿科门急诊早已是司空见惯。说到这,病因貌似有点眉目,是时候打断一下他们,“我可以问两句吗,什么时候吃的,这么大的枣核不到2岁的孩子怎么会吞下去,孩子大便过没有?”韩医生一边逗引孩子一边顺手去摸孩子肚子,肚子柔软,孩子也没有任何反抗,不像是急腹症,同时耐心地听老人描述:“孩子喜欢喝稀饭,我就把枣放进去,煮的烂糊糊的扒了枣皮给她吃,太滑溜了,一个没注意吞进去了,以前也吞过...”老人的话还没说完,突然孩子在妈妈身上打挺、使劲、就像有大便憋住了,伴随着一阵阵的哭闹声,孩子妈妈紧张地说:“医生快看,就这样!还有,我今天摸到孩子小肛门这里有点硬!”真的吗?韩医生半信半疑,手消毒后戴上手套去摸孩子肛周,确实有硬物,距离吃下枣核过了近30小时,难道枣核下来后在肛门卡住了?考虑到孩子年龄小肛门相对狭窄,立马电话联系小儿外科夜班医生李孝栋,5分钟后儿科急诊3诊室集合完毕,同时儿科护士也准备好了消毒清洁用具。第一步肛诊。在这时候,所有儿科医护的心都悬了起来,3-4年前同样因为一个枣核,“脓毒症、肠穿孔”最后外科手术住进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再次浮现在在场医生的脑海中,为了安抚家长的情绪,医护人员更加缄默不言,等待李医生的结论。终于,枣核被确定为横斜在肛门嵌顿。
真相浮出水面,下面就需要儿外科医生精湛的专业技术了,前前后后约15分钟,枣核终于取出了,长约2.5cm而且两头尖如松针,枣核表面没有血迹,取出后肛诊也没有明显血迹,孩子一会儿就不哭不闹了,家长喜极而泣,我们如释重负。安全起见,韩医生还是给患儿查了血象,没有明显感染,两天后电话回访,孩子健康如常。
一个惊心动魄的病例讲完了,但儿科医生的叮嘱还没结束,在此,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陈莉萍及消化专业组长田芳提醒所有大小朋友及家长们:
1. 这个病例是特例、个案,绝非所有误吞枣核的孩子都这么幸运。如果有类似情况发生,准备好一定急救措施下,立即上医院,不能心存侥幸在家等待。
2. 如果枣核卡在声门、气道,容易发生窒息,可使用海姆立克法急救,通过冲击孩子上腹部使枣核从气道排出。
3. 如果枣核通过食管、胃部进入了消化道,不要等待,到医院让医生评估治疗方案,推荐胃镜取出,超过48小时再做胃镜机会渺茫,大概率已经进入肠道,此时只能观察。
4. 观察什么呢?观察孩子有没有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以及哭闹、懒动、脸色苍白甚至昏厥等情况,一旦出现,直接打120,大概率需要外科手术取出。
5. 如果孩子没有不适,则可以观察排便情况,如果便便中发现枣核,则危机解除。没有一个确切的期限说过了多久就一定没事了,只要枣核没有排出体外,就一直存在风险。
6. 囫囵吞枣是中国的一句俗话,现实生活中在吃类似枣核、坚果等东西的时候,坚决不要大声讲话,不要说笑,更不可连核一并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