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科普】老年人听力损失需要佩戴助听器吗?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2025年04月04日 07:48

图片

图片













当下,老年人群听力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听力问题的群体规模已达1.2亿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约三分之一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升至近一半。

令人担忧的是,老年人对听力问题的认识不足:发现听力障碍后平均需5~7年才寻求专业帮助,仅14%的老年人在过去五年内进行过听力检测。与此同时,我国助听器的使用不足5%,随着老年人口比例攀升,听力损失问题将成为影响健康老龄化的重大挑战。

图片

听力损失的危害

图片

听力损失不仅是“听不清”的问题,更会引发连锁反应,需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全面看待:

1、生理危害

认知功能衰退:研究表明,听力损失会加速大脑认知功能退化,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随听力损失程度倍增(轻度、中度、重度听损风险分别增加2倍、3倍、5倍);

避险能力下降:听力障碍导致环境感知能力减弱,跌倒、交通事故等意外风险显著升高。

2、心理危害

情绪异常:约24%的老年听损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或精神问题,长期处于“努力听清”的疲惫状态加剧心理负担;

自我封闭:因交流困难,老年人可能逐渐回避社交,陷入孤独与多疑的恶性循环。

3、社会危害

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沟通困难易引发误解,家庭矛盾增多;

社会参与减少:听力障碍限制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加速社会角色边缘化。

图片

听力损失类型

图片

听力损失并非“老年病”的单一结果,其成因复杂多样:

1、按病变部位分类

感音神经性耳聋(占比超50%):老年性耳聋多属此类,与年龄相关的耳蜗毛细胞退化有关,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  

传导性耳聋:由中耳炎、耳道堵塞等机械性损伤引起,部分可通过手术改善;

混合性耳聋:兼有以上两类问题,需综合干预。

2、主要诱因

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影响耳部供血,加速听力衰退;

环境与药物:长期噪声暴露(如工业噪音、耳机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是重要风险因素。

图片

科学干预与应对   

图片

面对听力损失,“忍受”绝非明智选择。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已为老年人听力损失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1、早筛查早干预:定期听力检测,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听力评估,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 

2、个性化干预方案

助听器:对中度及以上听损患者,验配助听器可显著改善言语识别率、延缓认知衰退,佩戴者平均每天使用时长超6.7小时;

人工耳蜗:适用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

原发病治疗: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减少耳毒性药物使用。 

听力损失并非不可逆转,但拖延治疗会加剧身心损害。佩戴助听器不是“示弱”,而是对生活品质的积极追求。建议老年人及家属:

1、摒弃“老了听不见正常”的误区,及时就医;

2、选择正规机构验配助听器,避免使用非专业“声音放大器”;

3、关注隐形、智能型助听器产品,适应多样化生活场景。  


图片


供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孙乙丹

初审:健康教育科 宋丽娜

编辑审核:宣传科

医院地址:(点击下方开始导航)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