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复苏,但气候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气压波动频繁,极易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高血压危象等心脑血管急症。
为什么春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温差大,血管“压力大”:气温骤变导致血管反复收缩,血压波动,易引发斑块破裂。
空气干燥,血液变“黏” :春季湿度低,身体水分流失快,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风险上升。
过敏+感染,心脏“负担重” :花粉过敏、流感等可能诱发炎症反应,加重心血管负荷。
重点人群需警惕
1、中老年人(尤其>55岁);
2、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
3、有吸烟、酗酒习惯者;
4、 既往有心肌梗死、脑卒中病史者。
春季防护“五大黄金法则”
1、防寒保暖,避免温差刺激
春捂要点:重点保护颈部、胸口、脚踝,外出戴围巾/帽子。
晨练建议:等太阳升起、气温回升后再运动(上午9点后最佳)。
2、科学饮食,降低血液黏稠度
多吃:燕麦、深海鱼(三文鱼)、黑木耳、芹菜。
少吃:咸菜、肥肉、油炸食品(每日盐<5g,约一啤酒瓶盖)。
饮水:晨起空腹喝200ml温水,睡前2小时少量饮水。
3、适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
推荐:太极拳、散步(每日30分钟,6000步以内)。
禁忌:避免突然用力(如搬重物、猛起床)。
4、规律监测血压、血糖,及时调整用药
血压:早晚各测1次,目标<140/90mmHg。
血糖:糖尿病患者注意监测餐后血糖。
切记:不可擅自停药或减药!
5、识别预警信号,抓住急救黄金期
心肌梗死前兆:突发胸痛、左肩放射痛、恶心冒冷汗。
脑卒中信号(FAST口诀):Face(面部歪斜)、Arm(手臂无力)、Speech(言语不清)、Time(立即拨打120)。
紧急情况处理
突发胸痛:立即坐下,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5分钟未缓解,速送医)。
疑似脑卒中:记录发病时间,3小时内是溶栓黄金窗口。
健康倡议
1、建议家属学习心肺复苏(CPR)。
2、定期体检(颈动脉超声、心电图等)。
3、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激动。
供稿:内科15楼 黄晓冉
初审:健康教育科 宋丽娜
编辑审核:宣传科
医院地址:(点击下方开始导航)
搜索「」网络结果
暂无留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当前内容可能存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商业营销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访问。
微信扫一扫可打开此内容,使用完整服务
请选择补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