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生儿发热
新生儿发热是指新生儿体温升高到正常体温范围之外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腋下体温一般在36.5℃至37.5℃之间。当体温超过37.5℃时,即可认为是发热。
新生儿发热的原因
感染因素:感染是新生儿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可能由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例如,新生儿肺炎、脐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以及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等都可能导致发热。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感染的新生儿都会发热,有些严重感染的新生儿可能表现为低体温。
环境因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易受周围环境温度影响。如果室温过高或新生儿包裹过严过多,可能会导致体温迅速升高。
脱水热:多发生在生后3~4天正常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由于新生儿出生后经呼吸、皮肤蒸发以及排出大小便等丢失相当量的水分,而生后3~4天内母乳量较少,若未及时补充水分,可造成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而发热。
其他因素:新生儿体温升高也可由代谢率升高引起,如骨骼肌强直和癫痫持续状态。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的患儿,因汗腺缺乏,散热障碍,可引起发热。新生儿颅内出血也可引起中枢性发热。
新生儿发热的症状
除了体温升高外,新生儿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精神状态差: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或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食欲减退:不愿意吃奶,或吃奶量明显减少。
其他症状:根据感染的部位,可能出现咳嗽、鼻塞、流涕、呕吐、腹泻、黄疸加重等。
如何应对新生儿发热
1、物理降温
调整环境温度:保持室内温度在22℃~25℃之间,避免过热。
减少包裹:松开新生儿的衣物或包裹,以利于散热。
温水擦浴:用温水擦拭新生儿的前额、颈部、腋下、四肢和腹股沟等部位。但要注意水温控制在33℃~36℃为宜,忌用酒精擦洗。
补充水分:适当给新生儿喂一些温水,防止脱水。
2、及时就医:新生儿发热时,尤其是2个月以下的宝宝,肛温超过38℃,或者腋下温度超过37.5℃,应尽快就医。医生会通过全面的体检和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培养等)来确定发热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注意事项
避免自行用药:新生儿的肝脏和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因此不建议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给新生儿使用退烧药。
警惕“捂热综合征”:在捂热的状态下可能导致新生儿热量在体内储积,体温升到超高热,甚至出现脱水、高热惊厥、缺氧、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所以,切忌给新生儿过度包裹或捂热。
新生儿发热虽然常见,但新手爸妈切不可掉以轻心。了解发热的原因、症状及应对方法,能够帮助父母在遇到新生儿发热时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一旦发现新生儿发热,应尽快就医,让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供稿:新生儿科 曹顺利
初审:健康教育科 宋丽娜
编辑审核:宣传科
医院地址:(点击下方开始导航)
搜索「」网络结果
暂无留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当前内容可能存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商业营销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访问。
微信扫一扫可打开此内容,使用完整服务
请选择补充原因